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UI 和 UX 作品集,到底有什么区别?

cac55 2024-10-24 09:02 30 浏览 0 评论

不少人总是把UI和UX作品集混为一谈,以为就是一个页面、图片的设计而已。其实,真正的UX作品集包含了很多内容,这也是为何国外都是设置UX岗位而不是UI岗位的原因。

因为写公众号的关系,我能接触到很多设计师。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反映的普遍的疑惑点是:

  • UI 和 UX 作品集,到底有什么区别?
  • 我怎样才能做出一份真正的 UX 作品集?
  • 除了品牌、栅格、组件、颜色、用户体验地图,我还可以展现些什么?

今天帮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两个关键定义,UI 和 UX:

  • UX 是 User Experience 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它包含了交互和 UI 这两个部分;
  • UI 就是 User Interface 的缩写,中文是「用户界面」设计,所关注的是界面中的字体、 icon、 间距、颜色、信息呈现这些的设计。

在谷歌的 UX 设计证书里非常清晰地写到:user experience(UX)??

这也是 UX = user experience 的一个证明。

其实在国外的互联网公司,都只有 UX 设计师这个岗位。

比如,我之前在外企 PayPal(就是美国的支付宝)工作过。我的 offer 里,职位就明确写着:UX Desiger

对于企业来说,只设置 UX 设计师,而不是设置 UI 设计师,是更有利的。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你肯定会希望你手下的员工,创造的价值大于拿到的工资。

比如说一个员工,他给你产生了2万块钱的价值,那你可能给他1万块钱的工资。企业要生存,就要盈利。所以一定是这样的做法。

如果单纯做 UI 设计师,产生的价值不是很多的话,那工资就不会很高;或者一个人要承担两个人的活,以此来降低用人成本。

那我们在作品集里,如何展现出我们具备 UX 设计的能力呢?

这里跟大家说一个最底层的逻辑:展现合理的设计方案推导的过程。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作品集里,要能够向面试官证明:

我们拿到一个需求之后,我们能够去正确地分析需求的重点是什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入手?

如何一步一步地推导、证明,这样的方案,它就是最合理的一个方案。

然后用数据去证明这个方案在数据上确实带来提升。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张价值非常高的图,是我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我自己做作品集,以及我带别的学员做作品集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张图展示了 UX 作品集,它到底它要包含哪些内容??

下面分别说一下图中每个部分的含义。

项目介绍:首先是介绍这个项目的基本信息、我们遇到的挑战、我们的核心价值点。

产品目标:我们要去从需求里分析得出,做这个需求我们产品目标是啥。产品目标有可能是通过业务分析得出的,也有可能是通过数据拆解得出的。

但是建议C 端项目,大家一定要落脚到数据上。B 端项目的话,产品目标它可能不是落脚到数据上,它是助力业务上提升效率上。

用户目标:我们去理解,用户在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然后通过这个痛点找到用户的诉求。

我们从场景、从用户调研、从后台的数据去提炼用户使用产品的诉求。

设计目标:把产品目标和用户目标合起来,就会得到我们的设计目标。

什么叫设计目标呢?就是我们作为设计师,在做这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想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比如说我们希望通过对用户的引导,提升页面的转化率。这就是设计目标。

竞品分析: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再去看竞品是怎么做的。也就是我们自己现在知道我们自己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了,然后我们从竞品里去寻找有哪一些亮点,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目标的。

设计策略:通过结合从竞品里面找到的灵感,再结合我们产品自身的优势,总结出我们可以用哪一些方法,去实现我们的设计目标。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找到了设计目标,每个目标也有了实现的策略(设计策略)。 接下来就是去设计交互方案。

交互方案:需要根据每一个策略,展现对应的方案是什么。这样就全对上了,一环扣一环。

UI 方案:在颜色、字体、质感、形状上,我们有哪些思考,让界面更美观、信息更突出。

方案效果:可以从这四个角度去分析。最重要是数据的提升。数据可以来源于业务,也可以来源于问卷,最主要是用户的满意度。另外,如果有用户的反馈、获得晋升、老板表扬,也都可以列举。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我们就可以展现出,我们在工作中,拥有 UX 的设计能力。

总结一下,最根本的,还是展现出来我们拿到需求,可以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得到发力点,并通过合理的方案,击中这些发力点。从而对业务产生正向的带动作用,发挥出我们作为团队一员的重要价值。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沐风】,微信公众号:【沐风与体验设计】,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相关推荐

Mac电脑强制删除任何软件方法-含自启动应用

对于打工者来说,进入企业上班使用的电脑大概率是会被监控起来,比如各种流行的数据防泄漏DLP,奇安信天擎,甚至360安全卫士,这些安全软件你想卸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卸载后它自己又安装回来了,并且还在你不...

Linux基础知识 | 文件与目录大全讲解

1.linux文件权限与目录配置1.文件属性Linux一般将文件可存取的身份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owner/group/others,且三种身份各read/write/execute等权限文...

文件保护不妥协:2025 年 10 款顶级加密工具推荐

数据安全无小事,2025年这10款加密工具凭借独特功能脱颖而出,从个人到企业场景全覆盖,第一款为Ping32,其余为国外英文软件。1.Ping32企业级加密核心工具,支持200+文件格...

省心省力 一个软件搞定系统维护_省心安装在哪里能找到

◆系统类似于我们居住的房间,需要经常打理才能保持清洁、高效。虽然它本身也自带一些清理和优化的工具,但借助于好用的第三方工具来执行这方面的任务,会更让人省心省力。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款集多项功能于一身...

JAVA程序员常用的几个工具类_java程序员一般用什么软件写程序

好的工具做起事来常常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个开发中常用到的工具类,收藏一下,也许后面真的会用到。字符串处理: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UtilsisBlank(Char...

手工解决Windows10的若干难题_windows10系统卡顿怎么解决

【电脑报在线】很多朋友已经开始使用Win10,估计还只是测试版本的原因,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介绍解决一些解决难题的技巧。技巧1:让ProjectSpartan“重归正途”从10074...

System32文件夹千万不能删除,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C:\Windows\System32目录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关键部分,重要的系统文件存储在该目录中。网上的一些恶作剧者可能会告诉你删除它,但你不应该尝试去操作,如果你尝试的话,我们会告诉你会发...

Windows.old 文件夹:系统备份的解析与安全删除指南

Windows.old是Windows系统升级(如Win10升Win11)或重装时,系统自动在C盘创建的备份文件夹,其核心作用是保留旧系统的文件、程序与配置,为“回退旧系统”提供保...

遇到疑难杂症?Windows 10回收站问题巧解决

回收站是Windows10的一个重要组件。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不论回收站里有没有文件,都显示同一个图标,让人无法判别回收站的空和满的真实情况;没有了像Windows7...

卸载软件怎么彻底删掉?简单几个步骤彻底卸载,电脑小白看过来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安装一些软件程序,但随着软件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重新下载安装新的程序,这时就需要将旧的一些软件程序进行卸载。但是卸载软件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多小伙伴们表示卸载不...

用不上就删!如何完全卸载OneDrive?

作为Windows10自带的云盘,OneDrive为资料的自动备份和同步提供了方便。然而,从隐私或其他方面考虑,有些人不愿意使用OneDrive。但Windows10本身不提供直接卸载OneDri...

【Linux知识】Linux下快速删除大量文件/文件夹方法

在Linux下,如果需要快速删除大量文件或文件夹,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可以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例如:rm-rf/path/to/directory/*这个命令会递...

清理系统不用第三方工具_清理系统垃圾用什么软件

清理优化系统一定要借助于优化工具吗?其实,手动优化系统也没有那么神秘,掌握了方法和技巧,系统清理也是一件简单和随心的事。一方面要为每一个可能产生累赘的文件找到清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寻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小技巧:软件卸载不了?这里办法多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软件程序组中的卸载图标,或利用控制面板中的“程序和功能”模块来卸载软件的。但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利用卸载图标无法卸载软件或者卸载图标干脆丢失找不到了,甚至控制面板中卸载软件的功...

麒麟系统无法删除文件夹_麒麟系统删除文件权限不够

删除文件夹方法例:sudorm-rf文件夹名称。删除文件方法例:sudorm-r文件名包括扩展名。如果没有权限,给文件夹加一下权限再删。加最高权限chmod775文件名加可执行权限...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