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一个科技白目妇女的特斯拉Model S试驾之旅

cac55 2024-10-03 17:58 21 浏览 0 评论

汽车> | Time Weekly - 2015-12-08 03:21:34

时代周报记者 穆尔

作为一个驾龄已有11年的女司机,我从特斯拉里钻出来的那一刻,脑袋是眩晕的。

配置了最新V 7.0系统的特斯拉MODEL S P85D,给鄙人带来了一段颠覆式的驾车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我此前从未开过智能汽车。

车型参数:特斯拉2015款MODEL S

价格区间:67.30万-102.75万元

试驾版本:特斯拉2015款MODEL S P85D

发动机:纯电动 772马力

电池支持最高续航里程:491km

长宽高(mm): 4970 × 1964 × 1445

车身结构:4门5座掀背车

轮胎规格:245/45 R19

只要马力足,板砖都能飞起来

颠覆之旅从车外就开始了。

负责试驾的特斯拉专营店工作人员—我为其取名“试驾小子”,在领我进车、坐好后说:“准备发动了哟。”“钥匙呢?”我问他。只见他拍了拍裤口袋,相当认真地解释:“钥匙在我的口袋里啊。特斯拉的车门自带智能检测,一旦车主带着钥匙靠近车门,车门把手就会自动弹出,方便开门。女士,您准备好了吗?”

我环顾四周,除了油门和刹车,档位在哪里?调节座椅靠背的东西在哪里?试驾小子微微一笑:“只要一踩刹车,车子就启动了,挡位则在方向盘的右手边。”哦,在我家,那是标致307的雨刮位。

根本无视我丰富的内心戏,试驾小子一打方向盘,转头就开上了马路。

首先出场的是特斯拉的“智能空气悬架”功能:遇到马路牙子或低洼之地时,共有4级高度可以通过空气悬挂升高底盘。手动调节不算啥,自动记忆才算智能:以后每次行驶经过曾经调节底盘的地点,特斯拉就能根据GPS坐标,自动升高到之前设定好的悬架高度。换句话说,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特斯拉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磕两次底盘。

还没来得急消化“智能升降底盘”功能,试驾小子在那17英寸的电子屏幕上轻轻一划,预告将要展示特斯拉V 7.0的“右侧方自动泊车”功能。

右侧方自动泊车有两个前提:1.必须是右侧而非左侧;2.必须前后都有车(只有前面有车或后面有车或前后都没车是不行的),换句话说,特斯拉挑战的,是情境最复杂最困难的侧方泊车。

作为一个地球人,要做的首先是找一个符合以上两个条件P85D 的停车位。随后,电子屏幕会提示你开到指定位置(即最佳的侧方泊车点),试驾小子一开始没到位,结果电子屏幕立马弹出一个向前的箭头,要求“再往前一点”。停到指定位置后,试驾小子开始表演如何“自动”,他的双手脱离方向盘,双脚悬空,开启了自动泊车模式。

只见特斯拉先是以极其精准的方式斜入车位,再回正方向,一切都恰到好处,稳妥得像一个教了一辈子开车的驾校师傅。但特斯拉好冷峻,它根本无视我的兴奋之情,紧接着宣布接下来要表演如何在3.3秒里破百。

知道我对3.3秒毫无概念,试驾小子体贴地提醒我:“女士您可以把头贴紧车座椅。”我照做了,小子找了一段无人公路,喊了声“开始”!话音刚落,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继而压迫的凄厉之感向我袭来,我的身体跟着特斯拉如箭上之弦飞了出去,但我的心脏还留在原地。老美就是特别简单粗暴,只要马力足,板砖都能飞起来!

等找到我的小心脏后,特斯拉又开始马不停蹄展示其“无人驾驶”中的其他技能,比如在堵车的情况下自动跟车、自动变更车道……试驾小子特别提醒说:“如果堵车的时候开启无人驾驶功能,您完全可以顺便在电子屏幕上逛个淘宝下个单哟!”我一下子又炸了……这不(tai)科(hao)学(le)!这不(tai)安(bang)全(le)!

一匹有情怀的“马”

实际上,面对如我这种担心无人驾驶不安全的胆小车主,具有前瞻眼光的马斯克一直在给大家洗脑:“未来15-20年,所有新生产的汽车都将是无人驾驶汽车。不采用完全无人驾驶技术汽车的价值是负数。”马斯克看似自负的预言背后,有强大的数据支撑。就在11月,他给全体股东发信函打鸡血,称“目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特斯拉汽车,每天收集逾100万英里的行车数据,特斯拉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反馈给汽车,使汽车提高自动驾驶能力。”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出现:以前手动挡换自动挡,都有人嫌弃失去了部分驾驶乐趣,那么,当人被车主宰时,驾驶乐趣岂非荡然无存?

别急,马斯克也已经想好了答案,他说:“拥有这样的汽车就像拥有一匹马,拥有的其实是一种情怀。”情怀?!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两张重叠的圆脸:一张属于马斯克,另一张属于罗永浩。

在圆脸庞的笼罩下,我坐到了特斯拉的驾驶位上,挨个体验了一把它的“无人”技能,狠狠地踩了油门,深深地踩了刹车,旋即下车关门走人,不用挂挡不用拔钥匙不用锁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该戴黑超穿斗篷,就像救世英雄特!别!酷!

故事到此结束,但那匹有情怀的“马”,将永远停留在科技白目妇女的记忆深处—正是这些攀登至金字塔顶尖的家伙推动了人类不断往前,如马斯克和扎克伯格。

相关推荐

Mac电脑强制删除任何软件方法-含自启动应用

对于打工者来说,进入企业上班使用的电脑大概率是会被监控起来,比如各种流行的数据防泄漏DLP,奇安信天擎,甚至360安全卫士,这些安全软件你想卸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卸载后它自己又安装回来了,并且还在你不...

Linux基础知识 | 文件与目录大全讲解

1.linux文件权限与目录配置1.文件属性Linux一般将文件可存取的身份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owner/group/others,且三种身份各read/write/execute等权限文...

文件保护不妥协:2025 年 10 款顶级加密工具推荐

数据安全无小事,2025年这10款加密工具凭借独特功能脱颖而出,从个人到企业场景全覆盖,第一款为Ping32,其余为国外英文软件。1.Ping32企业级加密核心工具,支持200+文件格...

省心省力 一个软件搞定系统维护_省心安装在哪里能找到

◆系统类似于我们居住的房间,需要经常打理才能保持清洁、高效。虽然它本身也自带一些清理和优化的工具,但借助于好用的第三方工具来执行这方面的任务,会更让人省心省力。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款集多项功能于一身...

JAVA程序员常用的几个工具类_java程序员一般用什么软件写程序

好的工具做起事来常常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个开发中常用到的工具类,收藏一下,也许后面真的会用到。字符串处理:org.apache.commons.lang.StringUtilsisBlank(Char...

手工解决Windows10的若干难题_windows10系统卡顿怎么解决

【电脑报在线】很多朋友已经开始使用Win10,估计还只是测试版本的原因,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介绍解决一些解决难题的技巧。技巧1:让ProjectSpartan“重归正途”从10074...

System32文件夹千万不能删除,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C:\Windows\System32目录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关键部分,重要的系统文件存储在该目录中。网上的一些恶作剧者可能会告诉你删除它,但你不应该尝试去操作,如果你尝试的话,我们会告诉你会发...

Windows.old 文件夹:系统备份的解析与安全删除指南

Windows.old是Windows系统升级(如Win10升Win11)或重装时,系统自动在C盘创建的备份文件夹,其核心作用是保留旧系统的文件、程序与配置,为“回退旧系统”提供保...

遇到疑难杂症?Windows 10回收站问题巧解决

回收站是Windows10的一个重要组件。然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不论回收站里有没有文件,都显示同一个图标,让人无法判别回收站的空和满的真实情况;没有了像Windows7...

卸载软件怎么彻底删掉?简单几个步骤彻底卸载,电脑小白看过来

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安装一些软件程序,但随着软件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重新下载安装新的程序,这时就需要将旧的一些软件程序进行卸载。但是卸载软件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多小伙伴们表示卸载不...

用不上就删!如何完全卸载OneDrive?

作为Windows10自带的云盘,OneDrive为资料的自动备份和同步提供了方便。然而,从隐私或其他方面考虑,有些人不愿意使用OneDrive。但Windows10本身不提供直接卸载OneDri...

【Linux知识】Linux下快速删除大量文件/文件夹方法

在Linux下,如果需要快速删除大量文件或文件夹,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可以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例如:rm-rf/path/to/directory/*这个命令会递...

清理系统不用第三方工具_清理系统垃圾用什么软件

清理优化系统一定要借助于优化工具吗?其实,手动优化系统也没有那么神秘,掌握了方法和技巧,系统清理也是一件简单和随心的事。一方面要为每一个可能产生累赘的文件找到清理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寻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小技巧:软件卸载不了?这里办法多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软件程序组中的卸载图标,或利用控制面板中的“程序和功能”模块来卸载软件的。但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利用卸载图标无法卸载软件或者卸载图标干脆丢失找不到了,甚至控制面板中卸载软件的功...

麒麟系统无法删除文件夹_麒麟系统删除文件权限不够

删除文件夹方法例:sudorm-rf文件夹名称。删除文件方法例:sudorm-r文件名包括扩展名。如果没有权限,给文件夹加一下权限再删。加最高权限chmod775文件名加可执行权限...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